到了生殖细胞的成熟末期,同体积的两条染色体接合成对。随后细 胞分裂,每对的两条染色体各自进入一个细胞。因此,每个成熟的生殖 细胞只能得到一组染色体。


色体互相分离(减数分裂);c示第一极体已经分出;d示第二次成熟分裂的纺锤
体,每条染色体纵裂为二(均等分裂);e示第二极体已经形成;f示卵细胞核只有
半数的子染色体(单倍)
染色体在成熟时期内的行动,同孟德尔第一定律平行。每对染色体 中,来自父方的染色体同来自母方的染色体分离。结果在每个生殖细胞 内每一类的染色体只有一条。就每一对染色体来说,成熟以后半数的生 殖细胞含每一对的某一条染色体,另一半则含各该对的另一条染色体。 如果把染色体改为孟德尔单元,措辞依然是一样的。
每一对染色体中,有一条来自父方,另一条来自母方。如果这种成 对接合的染色体排列在纺锤体上面以后,所有父方的染色体都走入一 极,所有母方的染色体则走入相反的一极,这样形成的两个生殖细胞势 必分别和父体的或母体的生殖细胞相同。我们没有先验理由来假定接合 染色体会依照这个方式行动,但要证明它们不这样行动,也感到非常困 难,因为正在接合中的两条染色体,形状大小既然相同,要把父方染色 体和母方染色体分辨开来,一般是不可能做到的。
不过,近年来已经发现了在少数蚱蜢的某些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之 间,在形状上以及同纺锤丝联系的方式上,有时表现轻微的差异(图 23)。当生殖细胞成熟时,这些染色体首先两两接合,然后分离。由于 染色体保持它们各自的差异,所以能够查明它们进入两极的踪迹。
在这几种蚱蜢里,雄虫有一条不成对的染色体,同雌雄性别的决定 有关。当成熟分裂时,这条染色体只能进入纺锤体的一极,它 可以作为其他成对染色体行动方向的标志。Carothers女士首先观察了这 一事实。她看到有一对一直一曲的染色体,根据每一条染色体和性染色 体的关系来看,它可以向任何一极分离开来。

进一步研究,发现在某些个体内其他几对染色体也表现一定的差 异。研究这些染色体在成熟时期的行动,证明任何一对染色体向两极分 布的方向同其他各对染色体的分布方向互不相关。从这里我们有了关于 异对染色体相互间自由组合的客观的证据。这项证据同孟德尔关于不同 连锁群的基因自由分配的第二定律平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