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子鉴定什么时候有的?(亲子鉴定发展历史介绍)

亲子鉴定在我国自古有之,可追溯到三国时代的滴血认亲,只不过没有科学依据就是了,然后到了近现代又有血型鉴定方法,但是只能排除,不能确认,有很大局限,直到DNA技术发展起来,DNA鉴定的准确率提升到99.99%以上,亲子鉴定才是真正准确了。

亲子鉴定什么时候有的?(亲子鉴定发展历史介绍)

亲子鉴定发展历史介绍

三国时期:吴国人谢承所撰的《会稽先贤传》就记载有以弟血滴兄骨骸之上认领长兄尸骨的事

宋代:著名法医学家宋慈将滴骨验亲法收入《洗冤集录》

1900年,ABO血型被发现,运用ABO血型系统可起到排除亲子关系的作用。

1984年,英国遗传学家亚历克·杰弗里斯(Sir Alec John Jeffreys)发明了DNA鉴定技术。

1986年,英国遗传学家亚历克·杰弗里斯将开发的DNA指纹技术第一次用于刑事案件侦查。

1995年,世界上第一个DNA数据库是英国法庭科学服务部(FSS)建立的,实验研究工作始于1990年,但直到1995年随着相关法律的完善,权威、完整的国家级DNA数据库才算建成。

1987年,中国DNA鉴定的研究开始。

1989年,DNA加的你应用到实际断案当中。

1991年,在中国,发生第一例亲子鉴定,公安部首次采用当时仅限于刑事技术鉴定的“DNA指纹检测”去确定一对父子有无血缘关系。

2000年后,第一代“DNA指纹图谱”技术逐渐被“荧光标记多基因座STR复合扩增检测技术(简称STR技术)”取代。

单核苷酸多态性(SNP)被认为是为第三代遗传标记。第三代“DNA鉴定”技术“SNP”已经开始应用,它能检测更加微量的DNA,这意味着新技术能对毁损度更加严重的生物物证进行检测。

亲子鉴定技术原理

现代亲子鉴定技术,通过遗传标记的检验与分析来判断父母与子女是否亲生关系,称之为亲子试验或亲子鉴定。DNA是人体遗传的基本载体,人类的染色体是由DNA构成的,每个人体细胞有23对(46条)成对的染色体,其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。夫妻之间各自提供的23条染色体,在受精后相互配对,构成了23对(46条)孩子的染色体。如此循环往复构成生命的延续。

声明:本文来源于姜主任整理,内容仅供参考。本站对文章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,也不构成任何法律建议,请用户自行核实,在做出决定前,请务必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取准确和最新的信息。
(3)

相关文章

微信咨询

2023022408572439

手机扫码 添加微信

注意:仅做亲子鉴定咨询。

咨询电话

亲子鉴定咨询电话:
199 6630 6252

注意:仅做亲子鉴定咨询。

返回顶部